• “要打孩子,就要打到怕”,到底有没有用?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5-21 12:06    点击次数:77

    图片

    助力孩子学业和社交,陪伴家庭成长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1、漫画图解:一个孩子是如何被溺爱的2、老人太溺爱孩子,猪队友不尊重孩子,咋办?3、11张图告诉你,什么是真正无条件爱孩子?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向驯兽师学育儿,不新鲜,很多人估计都有这样的想法,而且有不少人付诸行动,随手搜了一下,看看:

    图片

    看了看内容,基本上就是像驯兽一样去奖励、惩罚孩子,你问效果如何?脚指头都能想到:有用!但是奖励和惩罚,给孩子长远、将来带来什么?或许这才是人类和动物的区别,教育和驯兽的区别!有些家长可能不认为育儿是驯兽,但是……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举个例子。

   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,一个小朋友偷东西后,他的爸爸很生气,打骂了他一顿。但是他偷了东西后,却故意让爸爸发现,其行为动机是为了反抗爸爸对他的不尊重、不认可和过于严厉。因为这个孩子没有正常倾诉的途径,只能通过偷东西这样的方式叛逆一下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比如,哭声免疫法的受害者,

    他们表面上很独立,

    不需要爸爸妈妈的拥抱,

    能做到独立入睡。

    但是这些孩子成年后,

    大多有精神问题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牛妈说:

    或许很多父母会认为:

    “孩子不打不行,打了才有效!”

    “讲道理没用,孩子就是故意挑衅!”

    “父母也是人,情绪失控时忍不住要打!”

    “有些孩子就是欠管教,不打不成器!”

    这些观点很常见,但我想从更长远的角度来探讨:我们到底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?

    1. “打骂短期有效,但长期代价是什么?”

    确实,打骂能在当下让孩子“听话”。

    但它传递的信息是:“谁有力量,谁就能决定对错。”

    孩子可能会因为恐惧而暂时服从,但不会真正理解规则的意义。

    长期来看,这种模式可能导致:

    孩子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;

    破坏亲子信任(孩子可能不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);

    削弱内在规则意识(孩子遵守规则只是因为害怕惩罚,而非认同规则本身)。

    真正的教育,不是让孩子“怕你”,而是让孩子“信你”。

    2. “孩子故意挑衅,不反击岂不是纵容?”

    当孩子挑战权威时,父母的第一反应很重要。如果父母用“更强硬的手段”镇压,孩子可能会把亲子关系理解成“权力斗争”——谁赢谁说了算。

    但教育的核心不是“赢孩子”,而是“赢得孩子”(让他们愿意合作)。让孩子学会的是“我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”,而不是“我要听爸妈的,否则会挨打”。

    3. “父母也是人,情绪失控时怎么办?”

    情绪管理的确是育儿的最大挑战之一。但我们要知道有情绪是正常的(比如,我们在自驱力365计划会带领大家练习一致性表达,既表达了自己情绪又不伤害孩子自尊和自信) 

    情绪需要的是疏导,而非压抑或发泄。

    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习如何处理情绪。如果我们用打骂解决问题,他们也会认为“愤怒时就可以伤害别人”。

    4. “每个孩子不同,有的就是不打不行!”

    确实,有些孩子性格更强硬,但“不打不行”往往是因为父母没有找到更有效的引导方式。

    对高敏感孩子:打骂可能让他们更加退缩或叛逆;

    对倔强孩子:强硬压制可能激发更强烈的对抗;

    对缺乏安全感的孩子:打骂会加剧他们的焦虑。

    教育不是“一刀切”,但暴力永远不是最佳解决方案。

    5. “光讲道理有用吗?孩子又不是看鸡汤就有自驱的!“

    说教的确没用,鸡汤(如果是指如何激发孩子的自驱力之类的心理学)是为了让孩子内心长出勇气来,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、接受自己的不足、消化挫败感,改正错误再来一次!

    孩子不会因为一顿打就“顿悟人生”,但会因为长期的尊重和引导,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。

   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历程,

    驯兽式育儿或许能换来短期的“听话”,但真正的教育,是帮助孩子成为独立思考、有责任感的人。

    我们不是在养育一个“服从者”,而是在陪伴一个未来的成年人成长。

    如果你曾在情绪失控时打过孩子,没关系,育儿是不断学习和调整的过程,孩子也会在感受到爱后有复原力。

    重要的是,我们愿意反思、改进,而不是让“打骂”成为唯一的管教方式。

    教育的终极目标,不是让孩子“怕我们”,而是让他们“成为更好的自己”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